Reviews page 11 of 22
Order by:
Score
Abstract: 圖 / 上圖為Intel B560晶片組方塊圖這邊大家可以看得到B560支援擴充的設備數量較少,不過對於多數使用者來說受限並不大,所以仍為相當經濟的主機板平台選擇,而且還有Micro-ATX的選擇,也是能夠安裝Intel 第10代與第11代處理器!圖 / MSI MAG B560M MORTAR WIFI主機板特色圖示以MSI這片 MAG B560M MORTAR WIFI主機板為例,擴充功能非常齊全,還內建Wi-Fi 6E與四組DIMM、兩組PCIe x16(一組支援 x4 模式)、兩組...
Read the full review »
-
Published: 2021-03-30, Author: coolaler , review by:
coolaler.com
從以上測試結果來看,全新 Core i5-11600K桌上型處理器 「Rocket Lake-S」的效能關鍵仍取決於 Core i5-11600K的單線程預設頻率以及可超性,如果散熱環境符合需求當 Turbo Boost 3.0 (TB3) 及 Intel Thermal Velocity Boost(TVB)運作正常則 Core i5-11600K的效能相當令人驚艷, Core i5-11600K雖然是末代 14nm製程處理器,但與上一代的 Core i9-10600K相比無論是單線程或多線程都有長足的...
Read the full review »
-
Abstract: PConline 雜談] 十代酷睿通過提頻,睿頻可達5.3G的i9-10900K再一次奠定自己遊戲CPU的王者地位,但對比九代酷睿,它到底提升了多少遊戲性能,可能很多人未必清楚。今天我們專門就遊戲來聊聊十代酷睿,九代酷睿與AMD三代銳龍之間的遊戲性能差距有多大。視頻對比評測:12款遊戲幀數實時對比——我們手上的兩款十代酷睿CPU都是此前的媒體送測版,10900K和10600K,一款10核20線程旗艦,一款6核12線程「中端」。前者現在電商預約賣4499,後者現在還沒有上架,難免會引起很多人的遐想...
Read the full review »
-
Abstract: 對於準備組建高性能電腦,用於遊戲、內容創建的用戶而言,現在要找到一款最適合自己的處理器可能並不容易。隨著AMD第三代銳龍、英特爾第十代 酷睿 等大量處理器新品的發布,用戶在市場上的選擇越來越多,但也帶來了困擾。誰才是更優的選擇呢?就拿定位相同、均為高端產品的銳龍9 3900X與酷睿i9-10900K來說,兩款處理器儘管定位相同,但在價格上卻存在明顯的差異。前者的零售價在3799元左右,後者的零售價在4499元,價差達700元。那麼這是意味著便宜的產品更有性價比,還是表示貴的產品有它的價值呢?接下來就讓我...
Read the full review »
-
Abstract: Intel第十代酷睿台式機處理器已經上市銷售,目前用戶已經可以買到零售版的酷睿i9 10900K、酷睿i7 10700K、酷睿i5 10400/10400F,未來其他型號也將陸續開賣。雖說這一次Intel著重宣傳第十代酷睿的強大遊戲性能,但我們知道,第十代酷睿如此大幅度的升級一樣對專業設計有好處,能夠提昇平面/3D視覺設計、視頻剪輯等應用的工作效率。當然,具體能夠提升多少呢?我們接下來將用實戰的方式來進行驗證,不過,在這之前先來看看第十代酷睿的升級亮點。第十代酷睿頻率/線程大升級,專業設計效率受益頗多...
Read the full review »
-
Abstract: 圖 / 技嘉這片主機板採ATX規格,有相當完整的I/O、介面卡擴充配置。安裝這顆處理器相當簡單,一樣有防呆設計。最多可以安裝三條M.2設備,有兩組附有厚實的導熱飾蓋處理器:Intel Core i9-10900K 主機板:技嘉 Z490 AORUS RPO AX 顯示卡:ASUS DUAL GTX-1660-O6G-EVO 記憶體:Crucial Ballistix DDR4-3600 16GBx2 系統碟:Kingston A2000 500GB M.2 NVMe SSD 電源供應器:T...
Read the full review »
-
Published: 2020-05-22, Author: laudmankimo , review by:
coolaler.com
Abstract: GIGABYTE Z490 AORUS ELITE 屬於 Z490 裡面入門的型號,其中又有分有無 AC 版(無線網路),目前看到這兩張的售價分別是5990元以及6490元,兩者都用上12+1相 VRM 供電設計,採較厚的 LAIRD 5 W / mK 導熱墊以及大型的散熱片,不過比較可惜沒用上 Fins-Array II 堆疊式鰭片,不過這也是跟高階的區隔就是,PCIe 使用了 4.0 硬體規格,可以直上下一代 Rocket Lake-S,網路晶片是 Realtek 2.5G,無線 AC 版則是有支援...
Read the full review »
-
Published: 2020-05-21, Author: lin.sinchen , review by:
xfastest.com
一連串的測試之下,可見第 10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,憑藉著高時脈、低延遲的特性保有著最速遊戲 CPU 的寶座,而這代除了時脈提升之外,溫度更比上代好壓制,i7、i9 搭配 240mm AIO 或以上之水冷散熱器,即可獲得相當不錯的全核心表現,更別說 i5 溫度表現更是出色。精湛的 14nm 工藝讓時脈更高、溫度控制更出色,但難免的功耗硬傷勢必比對手在高一些,現階段也只能硬扛了;或者就把功耗限制打開(攤手)!面對 AMD 的多核之爭,Intel 在同核心下保有著不錯的優勢,對於一般電腦使用、電...
Read the full review »
-
Abstract: 先前我們已經做了這片主機板的簡單開箱介紹,有興趣的網友們可以來看邊看看~ 開箱 / 旗艦級的饗宴 華碩 ROG MAXIMUS XII APEX 電競主機板圖 / 主機板採ATX規格,提供強悍的硬體擴充能力,並配置有好用的電源開關機按鍵,以及DEBUG除錯燈號,方便讓超頻玩家掌握設定狀況。安裝這顆處理器相當簡單,一樣有防呆設計。固定散熱器的方式相當簡單,但是購買前最好還是確認一下是否適用於此Socket處理器:Intel Core i9-10900K 主機板:華碩 ROG MAXIMU...
Read the full review »
-
Abstract: 圖 / 微星MPG系列主機板絕對就是效能與規格上的保證,這張主機板特別針對散熱部分,提供相當完整的解決方案。例如鋁合金上蓋導熱墊 7W / mK 讓CPU供電、Z490晶片組,以及M.2 SSD都有了強大的散熱能力,如果玩家們想安裝水冷系統,還有支援幫浦風扇來控制水冷浦的速度,在流量與噪音上取得最佳的平衡點。由於這次這顆處理器可以讓系統自動超頻到最高5.3GHz,但是溫度需要控制住才會從3.7GHz上去,因此建議玩家們可以嘗試水冷系統看看~安裝這顆處理器相當簡單,一樣有防呆設計。主機板BIOS...
Read the full review »
-
More popular products from the same category
Infuence products of the future
Up to 4$ per answer
TestSeek will regularly send you survey invites to your email, you choose if and when you participate.
Join now! » (opens in a new window)
×